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以色列-伊朗战争对中亚有何影响?

以色列-伊朗战争对中亚有何影响?

风险预警
3小时前

以色列-伊朗战争对中亚有何影响?作者:Zeynep Gizem Özp

 

 

伊朗与以色列战争紧张局势致中亚地区面临严重经济和安全风险

 

以色列对伊朗大规模军事行动导致紧张局势升级,已演变成一场安全危机,不仅影响中东,也因地理接近和政治联系而波及中亚地区。6月13日,以色列的“崛起雄狮行动”袭击了伊朗核设施和高级军事目标,伊朗则以数百架无人机和导弹进行报复。尽管冲突的热点地区位于伊朗领土,但这场战争的影响已波及整个地区,首先是与伊朗直接接壤的土库曼斯坦

 

对中亚国家而言,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场“外部危机”,而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会直接影响经济、安全和地缘政治。伊朗贸易路线的安全性、与以色列技术伙伴关系的可持续性,以及伊朗局势动荡对社会的潜在影响,都可能促使中亚国家重新定义其平衡政策。

 

寻求战略平衡

 

中亚国家,尤其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通过能源和物流合作与伊朗保持着直接关系。伊朗与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贸易是土库曼斯坦经济对外贸易的门户之一,而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则利用伊朗港口作为替代出口路线。然而,近年来中亚国家与以色列的关系也显著深化。尤其是以色列在农业技术、水资源管理、国防系统和网络安全方面的合作,为中亚国家融入西方提供了重要渠道。

 

两国之间的战争是一场考验,可能损害中亚的多边外交政策路线。伊朗偶尔会利用宗教和文化因素来提升其在该地区的意识形态影响力,而以色列则更倾向于在技术和安全领域建立功能性伙伴关系。例如,以色列通过阿塞拜疆开展的情报和防务合作,给伊朗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感,并使以色列在中亚的影响力成为直接目标。事实上,情报报告称,德黑兰正试图利用一些中亚国民参与反以色列活动,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安全局势的复杂化。

 

此外,中亚各国近期针对伊朗的声明中谨慎而外交的语气表明,它们希望继续恪守中立原则。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向其公民发出安全警告,表明地区紧张局势正受到密切关注;而避免直接批评伊朗,则表明由于能源依赖和物流伙伴关系,它们倾向于采取谨慎态度。在此过程中,中亚国家必须奉行独立、多方面的平衡政策,既不受外部压力的影响,又能兼顾国内舆论的反应。

 

脆弱的关系,不断上升的风险

 

以色列-伊朗战争对中亚地区最直接、最短期的影响之一,将是连接该地区各国与世界贸易的交通运输和能源走廊的中断。贯穿伊朗的南北交通走廊构成了一个战略运输网络,尤其是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一线,连接中亚与印度、海湾国家和印度洋。伊朗港口不仅充当着物质纽带,也是对外开放的政治替代方案。然而,由于战争的性质,以色列针对伊朗核设施和物流基础设施的攻击,极大地暴露了这一网络的脆弱性。

 

这种脆弱性的一个具体例子是恰巴哈尔港。该港由印度直接投资,并得到美国的支持,使其免受部分针对伊朗的制裁。该港为中国瓜达尔港提供了另一个出口门户,尤其是对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而言。然而,如果战争升级,恰巴哈尔港成为攻击目标或其物流安全受到威胁,中亚国家经伊朗的对外贸易路线将受到严重干扰。这可能直接影响进出口链和区域物流价格,导致脆弱经济体通胀高企、运输时间延长以及外部依赖程度加深。

 

另一方面,以伊战争直接威胁着航空安全。伊朗领空的关闭或风险使哈萨克斯坦的航空公司陷入困境。阿斯塔纳航空和飞艾斯坦航空等公司不得不改变航线,以飞往迪拜、多哈、沙姆沙伊赫和麦地那等重要目的地,这导致成本增加、飞行时间延长。这表明,战争甚至间接影响了中亚人民的日常生活。

 

然而,问题并不仅限于贸易。在当前危机环境下,伊朗在其意识形态和安全外交政策框架内试图煽动中亚部分势力走向极端,这对该地区构成了重大威胁。众所周知,过去一些亲伊朗团体曾试图吸引来自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甚至吉尔吉斯斯坦的人士加入其各自的意识形态网络。2024年,三名参与在阿联酋谋杀以色列拉比兹维·卡根的乌兹别克斯坦公民涉嫌与一个与伊朗有关的激进组织有关联,这一事实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威胁的严重性。这加剧了外部极端化的风险,尤其是在社会年轻且经济脆弱的国家。

 

战争环境的另一个可能后果是移民和难民压力。如果伊朗国内骚乱加剧、安全局势脆弱或民用基础设施遭到破坏,那么平民移民潮(尤其是向东部迁移)的可能性不容忽视。对于土库曼斯坦等与伊朗直接接壤的国家来说,这不仅是一场人道主义危机,更是一个需要在边境安全、资源规划和社会紧张局势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的多层次问题。

 

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中亚地区必须重新评估其安全架构。上海合作组织(SCO)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等区域平台不仅应在象征层面发挥更大作用,更应在实际情报共享、边境监控和危机管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尽管伊朗和以色列已达成临时停火,地区紧张局势似乎暂时有所缓和,但这种脆弱的稳定能持续多久仍不确定。因此,对中亚国家而言,这场战争不仅是一场外部危机,更是一个动态的威胁领域,直接影响着它们的经济脉络、社会平衡和安全优先事项。因此,该地区各国必须制定基于战略前瞻、安全协作和对外贸易多元化的积极主动、基于情景的政策,而非采取静态被动的态度。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