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中俄贸易:不对称,却不可或缺

中俄贸易:不对称,却不可或缺

风险预警
3小时前
中俄贸易:不对称,却不可或缺。(BY Filip Rudnik)
 

菲利普·鲁德尼克在其为《中俄仪表盘》撰写的分析报告中指出,当前中俄贸易关系的动态凸显了两国伙伴关系的不平等性。

对中俄两国而言,近年来双边贸易的稳步发展都值得积极看待,且不会带来任何直接风险。然而,双方对这种合作的重要性理解截然不同,这凸显了双边关系的结构性失衡。尽管如此,这种贸易往来的整体积极成果强化了两国旨在瓦解西方政治主导地位的战略联盟。


对俄罗斯而言,与中国的持续贸易是一条生命线。它为莫斯科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产品出口渠道,同时也是工业产品的来源,为俄罗斯的战争机器提供动力。对中国而言,两国关系则更加微妙。一方面,它带来了实际利益,使其能够以折扣价购买能源资源并扩大其经济影响力。另一方面,随着与美国的紧张关系加剧,与其北方邻国不断深化的经济联系也具有战略意义,确保了来自友好伙伴的安全可靠的供应线。


原材料 vs. 高价值制成品:贸易结构凸显不平等

这种贸易结构本身进一步凸显了合作伙伴之间的不平等。俄罗斯主要出口原材料,而中国则供应高价值制成品。因此,贸易总额与全球能源价格密切相关。当能源价格下跌时,俄罗斯出口额也会下跌,从而加剧了这种不对称。相反,中国对俄出口的波动反映了西方制裁对军事和军民两用产品造成的周期性影响,而制裁的驱动力在于执法力度的变化和不断演变的规避策略。

俄罗斯对华大宗商品出口持续增长的前景似乎有些有限——这仍然是两国双边贸易的核心。 2022年后,俄罗斯对华化石燃料出口(尤其是原油)大幅增长,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被排除在西方市场之外,而中国愿意填补这一缺口。这项贸易对莫斯科至关重要,因为石油和天然气行业贡献了俄罗斯预算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到2024年将占联邦总收入的30%。因此,俄罗斯正寻求提高碳氢化合物的销量。

俄罗斯在中国化石燃料市场份额前景不明朗

然而,中国市场对俄罗斯出口的进一步扩大构成了经济和政治制约,这反映在2024年的增长率放缓上。俄罗斯在中国化石燃料市场份额扩大前景不明朗,源于北京的能源政策,该政策优先考虑增加国内供应、促进经济电气化以及保持商品进口多元化——所有这些都对俄罗斯出口的增长构成了重大障碍。或许,这些限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谈判的停滞。在俄罗斯痛苦地退出欧洲能源市场(尽管只是部分退出)之后,中国得以利用俄罗斯已减弱的谈判地位,要求该项目获得更有利的条件。这些发展进一步表明了两国关系的不平等性。

作为中俄关系中较弱的一方,俄罗斯实际上被迫接受中国在这一领域占据上风。虽然大宗商品出口收入对俄罗斯经济仍然至关重要,但与中国的贸易对克里姆林宫而言具有额外的战略价值——它提供了获取军民两用产品的渠道,这些产品随后将用于其战争努力。此外,北京还为俄罗斯提供替代西方产品的技术和消费品,从而支持了俄罗斯的经济和内部稳定。


北京已成为莫斯科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由于中国经济规模庞大、工业产出强劲、反西方姿态以及与俄罗斯的开放运输路线,北京已成为莫斯科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在这方面,中国也被视为更可靠的合作伙伴,因为它不像中亚国家或土耳其那样受西方制裁的干扰。鉴于克里姆林宫对欧盟的强硬姿态以及对乌克兰的积极敌意,从莫斯科的角度来看,这一点不容低估。

尽管存在不平衡的性质,但中俄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互补的,并因相互的政治支持而得到加强。两国政府都将2022年后的交流动态视为两国伙伴关系有效性的证明,这种伙伴关系植根于相似的政治体系结构。挑战西方主导的全球秩序的共同雄心进一步增强了两国的一致性。随着不断深化的经济联系有助于缓解西方制裁对莫斯科的影响,这种战略趋同只会进一步加强。

两国政治体系结构相对稳定。共同的野心——挑战西方主导的全球秩序——进一步加强了两国的一致性。随着两国经济联系的深化,有助于缓解西方制裁对莫斯科的影响,这种战略趋同也愈演愈烈。

两国关系破裂或双边贸易下滑的可能性不大

鉴于此,任何导致两国关系破裂或双边贸易大幅下滑的情况似乎都不太可能发生——只有在两国发生重大政治动荡或政权更迭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如果西方放松对俄罗斯的制裁,莫斯科有望在与北京的谈判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

尽管如此,两国经济联系的深度可能保持不变,因为这也关乎安全。尽管贸易关系对双方的重要性各不相同,但它对双方仍然非常有利。对北京而言,脱离接触在战略和经济上都是不合理的;对莫斯科而言,脱离接触可能危及政权稳定,因为这将大大削弱其在乌克兰及其他地区发动战争的能力。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微信扫码,测评催收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