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付款”条款:延迟付款威胁B2B供应链稳定性


比消费者逃单更糟糕的是什么?是企业拖欠为其提供生存支撑的供应商款项。
毕竟,无论是跨国企业还是美国小镇的中小企业,都清楚维护供应商生态系统对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性。然而,在宏观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那些依赖紧张现金流运转的企业正面临巨大压力,甚至濒临崩溃。
这可能会对B2B供应链产生有害的下游影响。例如,纽约餐饮集团美味餐饮集团(Delicious Hospitality Group)最近因拖欠批发商款项登上新闻头条,引发广泛关注。
一位海鲜批发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调侃自己不是海鲜供应商,而是提供0%利率贷款的资金提供者。”
不过,并非只有食品饮料这类传统薄利行业面临供应商关系压力——这类行业长期受利润率微薄困扰,供应商关系本就紧张。如今,其他行业的企业也在将运营压力向下传导至供应链。
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Petróleos Mexicanos,简称Pemex)长期依赖供应商的付款灵活性维持运营,但目前该公司债务已超过200亿美元。该公司的许多供应商除等待付款外几乎别无选择,如今正面临破产或大幅削减成本的困境。
来自头部买家的一张逾期发票,就可能重创供应商的营运资金。大型企业能从银行获得优惠信贷条款,而小型供应商的借款成本更高,付款延迟对它们的打击更为沉重。
延迟付款的运作机制
在B2B交易中,标准付款条款通常为“净额30天”(net 30),即发票开具后30天内付款。但过去十年,大型企业逐渐将付款期限延长至“净额60天”“净额90天”甚至“净额120天”。部分企业甚至进一步延迟付款,理由包括内部流程繁琐或对交货质量存疑;还有些企业则干脆无视付款期限,笃定小型供应商无力反抗。
业内人士如今调侃这种情况为“永不付款”(net never)条款——这是对传统“净额30天”付款条款的讽刺性改造。一些企业选择通过发票保理(将应收账款出售给第三方)缓解压力,还有些企业则委托催收机构追讨欠款,但许多企业已对此忍无可忍。
此前有报道称,萨克斯百货(Saks)在与内曼·马库斯集团(Neiman Marcus Group)合并期间,拖欠部分供应商款项高达数十万美元。
英戈支付公司(Ingo Payments)首席执行官德鲁·爱德华兹(Drew Edwards)表示:“在当前这种周期下,企业很容易陷入困境,尤其是资本薄弱的企业。”
这种情况或许揭示了一个更广泛的问题:供应商与买家之间的权力失衡。在部分行业,少数几家买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供应商往往只能听其摆布。付款延迟引发连锁反应,若一级供应商无法向二级供应商付款,整个供应链都将面临风险。
依赖紧张现金流运转的中小型供应商正承受巨大压力。许多企业无力承担追讨欠款的法律成本,银行也不愿为可能无法兑现的发票提供信贷。
PYMNTS情报部门的研究显示,近20%的中小企业对未来五年的生存前景持悲观态度。
营运资金的作用
面对企业欠款问题,市场并未坐视不管。营运资金创新工具和B2B支付解决方案(如虚拟信用卡)已成为重要策略——这些工具不仅能帮助企业维持运营,还能为企业制定更稳健的增长计划奠定基础。
优先金融公司(Priority)首席执行官汤姆·普里奥雷(Tom Priore)表示:“目前,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都在利用信贷产品延长营运资金使用时间……优化对供应商的支出,采购大宗商品或高价商品。”
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是平衡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确保企业能履行短期义务。但从战略角度看,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远不止于此——它能帮助企业增强韧性、巩固供应商关系,甚至构建竞争优势。
博斯特支付解决方案公司(Boost Payment Solutions)首席执行官迪恩·利维特(Dean Leavitt)上个月向PYMNTS表示:“一笔款项的付款期限可能为30天,但买家通常会拖延至45天或60天付款。若供应商同意通过商业信用卡或其他数字解决方案收款,就能在30天内收到款项,从而获得营运资金优势。”
与此同时,现代财务工具正利用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技术,高精度预测现金流。这些平台整合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库存数据,提供实时洞察;企业还能借助预测分析提前数月识别季节性资金短缺,从而与供应商协商更有利的条款,避免付款延迟。
毕竟,并非所有供应商都完全相同。领先企业正根据供应商的战略价值和财务脆弱性进行分类,避免采用“一刀切”的付款策略。
好消息是,曾经引发冲突的付款问题,如今可通过合理的营运资金策略实现协作共赢。通过整合技术、协调内部团队并聚焦互利共赢,企业可将应付账款从摩擦点转变为竞争优势。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