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由于海外订单减少,深圳38年大厂宣布提前解散

由于海外订单减少,深圳38年大厂宣布提前解散

外贸资讯
2023-08-17

深圳,这座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城市,近年来也面临着许多老牌企业相继宣布关停的困境。8月15日,成立38年的新安电器(深圳)有限公司宣布因海外订单减少,企业经营情况进一步恶化,决定提前解散,将于2023年8月18日结束经营。

新安电器在8月15日发出的内部通告中表示,对于所有被终止劳动合同的员工,将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具体而言,根据员工在公司工作的年限,支付相应的月工资补偿金。如果工作满N年,则支付N个月的工资补偿金;如果工作不满一年但超过六个月,则按一年计算。

新安电器是深圳一家知名的家电代工厂,是新玛德集团的下属公司。作为最早进入内地的港资代表企业之一,新安电器成立至今已有38年,也曾拥有过高光时刻,主要为海外客户生产小家电,国内飞利浦咖啡机等多由其代工生产。工商信息显示,截至8月16日,新安电器的参保人数为2182人。

据公司介绍,公司曾获得当地多个机构授予的“加工贸易出口百强”、“劳动管理先进企业”、“诚信AAA企业”等殊荣。

公司多年来不断更新加工制造设备,生产规模曾不断发展扩大。其工厂曾一度拥有注塑机330台、五金冲床130台,同时具备国际及国内先进加工水准的CNC电脑锣、线切割机和喷油等设备50余台套,多个车间、工位使用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公司还曾通过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

然而,在全球经济衰退和疫情的双重冲击下,给新安电器的经营带来了明显影响,正常的生产曾被迫暂停,出口也一度受阻,不少海外老客户终止订单。虽然新安电器一度转变思路,从出口转向“外贸+内销”,并获得了国内订单,但终究没能扭转经营继续变差的局面。

在市场的风吹雨打中,这家大企业再也无法坚持,黯然收场。经营38年的公司也即将跟江湖说再见,让人唏嘘不已。

深圳多家老牌企业停业

这并不是深圳最近面临的唯一挑战。事实上,许多老牌企业都在经历着类似的困境。深圳冠达印刷厂、深圳燊力玩具厂等企业也宣布停业。主要原因来看,一些企业因产业链发生变化,产业升级失败,造成订单减少,也有一些企业因疫情冲击,造成资金链断裂,无法回归市场。

深圳冠达印刷厂

深圳冠达印刷厂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该公司是一家有着20年历史的老企业,主要从事各种品牌包装业务,批量生产电子设备、化妆品、日用品、食品等的包装。曾与国内知名企业富士康、徐福记、长虹电器等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业绩,成为植物医生、完美日记、雀巢咖啡、欧莱雅、伊贝特等国际品牌的重要供货商。公司曾经一度快速发展。然而,据透露,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该公司一直面临经营困难,目前已经完全停止生产。

深圳燊力玩具厂

深圳燊力玩具厂成立于1986年,是一家拥有37年历史的玩具厂。然而,据社交平台消息人士称,该公司在今年6月宣布倒闭,属于非正常关闭情况。据悉,员工薪资以及部分供货商的款项至今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燊力玩具厂是香港纪力玩具制造有限公司旗下的生产企业。工厂占地面积为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0000平方米。在高峰期,员工数量曾一度达到数千人。该厂主要生产音乐玩具、电话玩具、教育玩具、太空玩具、摇摇系列玩具等产品。然而,当前情况表明该玩具厂已经面临严重困境并停止生产。

福华德塑胶制品

在深圳运营了17年的塑胶制品大厂——福华德塑胶制品(深圳)有限公司在今年5月发布结业公告,其表示因行业大环境变化、经营陷入困难,尽管管理层和有关部门携手努力,但是仍然没能扭转颓势,随即决定采取结业止损处理,6月1日起全面停止生产并进入清算程序。

深圳重提“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

2008年,广东开启“腾笼换鸟”战略,大力淘汰低端产业,着力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在此背景下,不少企业纷纷将工厂等制造环节迁出深圳。有数据显示,自2008年开始多达数万家企业迁出深圳,不乏一些知名企业。

近年来,随着产业链发生变化、运营成本提高、全球需求萎缩等因素综合影响,不少坚守在深圳本地的老牌企业陆续宣布结业倒闭。

在发展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深圳也曾经历发展阵痛。2023年,深圳重提“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工业是深圳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对深圳市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50%。近年来,深圳大力推动“20+8”产业集群发展,带动制造业向实向高发展,尤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明显。

此外,深圳市政府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截至2023年3月底,深圳市商事主体突破了400万户,商业主体的数量正在不断增长。这表明深圳市经济的韧性与活力仍然存在。

然而,深圳制造业同时面临许多挑战和困境。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等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深圳制造业的发展,并为此注入新的动力。当下,创新和变革是不可避免的,深圳的老牌企业们需要克服困难,转型升级,抓住机遇,与时俱进。

本文转自海运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