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俄罗斯真的面临破产潮吗?

俄罗斯真的面临破产潮吗?

风险预警
2025-03-28
俄罗斯真的面临破产潮吗?
 

 

在(俄罗斯)央行去年大幅加息(基准利率升至 20 年来的最高水平 21%)的背景下,工业游说团体与同情该行业的经济学家一道,不断警告称,由于过度暴露的行业难以偿还债务,将出现一波破产潮。我们来看看情况到底有多糟糕。

 

“俄罗斯经济面临企业破产大规模激增的威胁,”宏观经济分析和短期预测中心(CMASF)在其 1 月份的报告中写道。CMASF 由现任国防部长安德烈·别洛乌索夫创立,目前由他的兄弟德米特里领导。即使是像国家国防公司 Rostec 负责人谢尔盖·切梅佐夫和俄罗斯首富阿列克谢·莫尔达绍夫这样受人尊敬的人士也在抱怨偿还债务的困难。政府成立了一个由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领导的特别委员会,讨论国家对陷入困境的行业的支持。

 

客观指标支持了游说者的担忧。截至 2024 年底,制造业领域超过 20% 的公司将其税前利润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偿还债务,这一数字是 2023 年公司的两倍。

 

过热程度最严重和受制裁影响最严重的行业现在面临的问题也最大。

 

煤炭行业位居榜首:去年,超过一半的公司没有盈利。这是俄罗斯唯一一个在 2024 年出现综合亏损的行业。与 1990 年代一样,采矿业的困境有可能成为社会问题。12 月,克麦罗沃地区一个矿井的矿工宣布绝食罢工。该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于需求下降、制裁和铁路运价上涨导致的全球价格低迷。

 

据 CMASF 称,处境最困难的是那些“经济技术核心”的公司,其中运输和工程行业的情况最糟糕。例如,当局必须不断补贴汽车制造商AvtoVAZ ,该公司负债超过 1000 亿卢布。“随着基准利率的增加,每年要支付给银行的款项增加了数十亿卢布,”切梅佐夫抱怨道(他的 Rostec 拥有该公司 32.3% 的股份)。但国防和相关行业是一个不同的情况。军工企业是优惠贷款的主要获得者之一。此外,总体经济降温对他们的影响较小,因为对军事装备的需求来自国家,即使战争明天结束,这种需求仍将持续。

 

经济出现任何问题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对房地产市场状况的讨论。不过,这一次,开发商面临的情况很特殊:利率的快速上涨恰逢 2024 年夏天万亿卢布优惠抵押贷款计划的结束。该计划自 2020 年以来一直支持该行业。2024 年上半年,80% 的新建公寓都是以优惠抵押贷款出售的。在这些最大的计划被取消后,新房市场在下半年崩溃了。负责该行业的副总理马拉特·胡斯努林(Marat Khusnullin) 允许个别开发商破产。他说:“一些开发商错误估计了他们的经济状况,他们可能无法应对。”但总体而言,该行业的专家并不急于敲响警钟。2025 年已委托和在建的房屋销量仍然很高。

 

另一个可能破产的行业是货运业。借贷和租赁成本高昂、进口设备回收费用增加、燃油和车辆维修价格上涨以及需求下降,可能会导致 2025 年约 30% 的货运公司破产。

 

零售业是俄罗斯经济中负债最重的行业之一。高利率和随之而来的借贷成本上升会影响许多不同的行业。首先是汽车市场,西方品牌撤出后,中国汽车占据了主导地位。即使没有高利率,在俄罗斯销售中国汽车的盈利能力也很低。购物中心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去年,俄罗斯购物中心联盟警告称,高利率和与在线市场的竞争中表现不佳可能会导致四分之一的购物中心破产。

 

这种威胁有多真实?

 

接受 The Bell 采访的专家表示,尽管各行各业都存在债务问题,但谈论全面危机还为时过早。

 

经济学家谢尔盖·斯卡托夫指出,银行——掌握着最准确的借款人信息——并不认为会出现破产潮。如果他们担心这种情况,那么贷款机构去年就需要建立额外的储备来弥补坏账。然而,根据央行的数据,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

 

企业贷款逾期还款额仍处于 2021 年中期以来的最低水平——2.7 万亿卢布。由于贷款组合迅速扩张,新债务的任何问题都不会立即显现出来。“但即使考虑到这种快速增长的影响,整体经济形势也不足以做出危言耸听的预测,”斯卡托夫安慰道。

 

斯卡托夫表示,破产并不是解决俄罗斯经济问题的常用方法。政府更常采用注资的方式来救助陷入困境的公司。在以往的危机中,企业和银行都乐于利用这一点。

 

世界为何应该关注

 

在高利率(目前还没有人打算降低利率)和制裁的压力下,俄罗斯的经济状况正在恶化。但距离彻底崩溃还很远。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微信扫码,测评催收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