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常见的外贸合同风险及规避方法

常见的外贸合同风险及规避方法

干货工具
2025-09-12

外贸合同风险有:合同主体风险、条款风险、支付条款风险、法律适用与争议解决风险等,本期内容同步分享对应的规避方法。

外贸合同主体风险及规避方法

四大风险

1、合同主体不合法,如与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或法律主体资格的企业或个人签订合同,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2、合同成立程序不合法,如未按照法定程序签订合同,也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3、欺诈方无履约能力,通过签订合同骗取对方财物。

4、欺诈方利用合同条款进行欺诈,如利用合同条款的模糊性、不完整性或陷阱性,诱使对方做出不利于自己的决定。

规避方法

1、审查对方民事行为能力,确保对方具有签订合同的合法资格。

2、审查对方信誉,通过查询对方的历史交易记录、信用状况等信息,评估对方的信誉。

3、审查对方履约能力,通过实地考察、查询对方财务状况等方式,了解对方的履约能力。

4、要求签约代表提供经公证的授权书,并验证其真实性。

5、要求母公司或实际控制人提供连带责任担保,降低交易风险。

外贸合同条款风险及规避方法

三大风险

1、合同内容违法,如合同内容违反法律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会导致合同无效。

2、合同条款模糊,如产品描述、数量、价格、交货时间、质量标准、付款方式等关键条款不明确,可能导致双方对权利和义务的理解不一致,产生争议。

3、欺诈方利用合同条款进行欺诈,如设置“影子条款”等隐蔽性陷阱。

规避方法

1、明确合同条款,确保合同条款清晰、明确,无模糊或陷阱性条款。

2、参照完善的格式样本谈判,避免遗漏有关条款。

3、尽量提供自己的合同文本,自己掌握主动权。

4、对方提供的合同,要防止看不见的条款“影子条款”,带回公司考虑后再签,不要匆忙签字。

5、在磋商过程中,对于E-MAIL、传真或口头等方式的约定,应以签订正式合同确认书为准,使合同具有确定性、公开性、告诫性,避免电子证据的证据缺陷。

外贸合同支付条款风险及规避方法

三大风险

1、买方信用风险,如对方的信用情况不明,可能发生付款延迟或拒付的情况。

2、银行信用证风险,如信用证条款不够严格或银行资信较差,可能无法完全保障付款。

3、支付工具风险,如独立保函设计缺陷、信用证软条款等,可能导致资金被冻结或拒付。

规避方法

1、选择安全的付款方式,如信用证、预付部分货款等,避免高风险付款方式。

2、如果是汇付方式,尽量在合同条款中要求进口商提供银行保函。

3、如果采取托收方式,事先要注意有的拉美国家对D/P方式常常按照D/A方式处理的做法。

4、更要注意设法在进口商付款前确保货物的所有权,防止钱货两空;在办理托收时不要在托收委托单上指定代收行。

5、如果是L/C方式,要注意规定对方开证时间、开证银行,并要求进口商退货时须3套正本提单全退回方可。

6、附加检验报告要求,如保函索赔需同步提交SGS检测报告,确保付款条件严格。

外贸合同法律适用与争议解决风险及规避方法

两大风险

1、法律适用风险,如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不同,选择适用的法律和管辖法院是个关键问题。如果不明确规定,可能导致合同在执行过程中面临法律障碍。

2、争议解决方式风险,如争议解决方式不明确或选择不当,可能导致争议解决效率低下或成本高昂。

规避方法

1、在合同中明确适用哪国法律,并选择对企业有利的法律。例如,添加“本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条款。

2、在合同中明确争议解决方式,优先选择仲裁(如国际商会仲裁院),并规范表述仲裁条款,避免模棱两可造成麻烦。

3、排除不利的国际公约适用,如明确约定“本合同适用中国法,且排除《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外贸合同其他风险及规避方法

三大风险

1、不可抗力风险,如自然灾害、战争、政策调整等不可抗力事件可能导致合同无法履行。

2、知识产权风险,如货物可能涉及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导致法律纠纷和赔偿责任。

3、数据跨境违规风险,如违反GDPR等数据保护法规可能导致高额罚款。

规避方法

1、在合同中明确不可抗力条款,对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证明条件、通知期限进行约定,以规避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风险。

2、在合同中明确知识产权条款,要求卖方保证货物不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否则承担所有赔偿及诉讼费用;并要求提供出口国专利检索报告。

3、在合同中明确数据存储地和跨境传输规则,如约定“个人信息存储于法兰克福数据中心”,并完成标准合同(SCC)备案以符合GDPR要求。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