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中型企业:哪些企业不惧特朗普关税?


美国的“关税疯狂行径”并非毫无边界,但这一边界并不在“天才战略家”特朗普(Trump)的掌控中,而是存在于另一个领域:当德国大型企业在美方关税重压下苦苦支撑时,构成欧洲最大经济体支柱的众多中小企业却坚信,其细分领域的产品将持续保持销路。
业界有观点认为,在“美国客户缺乏明显替代品”的利基领域,大西洋彼岸的买家将不得不接受为高科技机械和产品支付更高价格的现实。即便部分美国消费者曾投票支持现任白宫主人(特朗普),特朗普关税最终仍将对其造成冲击——毕竟,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关税最终由美国客户承担。”希顿光子公司(Xiton Photonics)联合负责人托尔斯滕·鲍尔(Torsten Bauer)表示,“我们没感受到任何影响。”该公司位于凯撒斯劳滕市,主要生产激光设备。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高管扬-菲利普·吉尔曼(Jan-Philipp Gillmann)指出,鲍尔所在的公司(约20名员工)是德国中小企业的典型代表——这类企业多为家族式经营,是德国中小企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尔曼同时担任德意志银行欧洲企业银行业务负责人,他表示:“德国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抗风险能力’,因为它们往往专注于细分专业领域,有时甚至是某类特定零部件的独家生产商。”
“关税成本往往由消费者承担”
根据7月底达成的框架协议,自本周四(协议生效日)起,美国对欧盟出口商品征收15%的全行业关税。这一税率高于传统水平,但远低于特朗普曾威胁的30%。
当大众汽车(Volkswagen)等德国企业巨头因数十亿美元规模的关税成为关注焦点时,许多规模更小的企业却有望挺过这段艰难时期。
米克罗科尔医疗公司(Microqore Medical)负责人兼创始人布赖恩·菲尔德雷尔(Brian Fürdeler)对此表示认同。该公司主要生产高科技手术设备,现有32名员工。
“‘德国制造’无法被简单复制。”菲尔德雷尔说,“在医疗技术领域,很少有产品能与我们在德国生产的产品相媲美。”
他补充道,只有当美国关税升至30%甚至40%时,美国消费者才可能会却步。“对大众汽车这样的大企业来说,关税是难题,但如果企业拥有真正的利基市场——比如只有特定专业团队能生产的产品,需求就会保持稳定。”
“缺乏法律确定性”
德国中小企业的坚定乐观,与特朗普多次声称的“关税由外国企业而非美国进口商或消费者承担”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这并不意味着关税及过去几个月的政策不确定性完全未影响中小企业。美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华盛顿方面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已产生实际影响。
“关税实施后,我有三个月没在美国卖出任何产品。”鲍尔说,“如果不知道六个月后政策会如何变化,没人愿意白费钱(投入美国市场)。”
他希望,最新协议将关税定为15%(相比8月1日最后期限前的10%有所上调),至少能让美国企业恢复信心,重新下单。
但鲍尔对此并不完全确定,他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极具多变性”。“本质上,目前没有任何法律确定性。”他表示,“我正尝试通过折扣等方式增加在欧洲的销售额,以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监管过度束缚发展”
鲍尔透露,希顿光子公司约四分之一的销售额来自美国出口,且很难实现市场多元化——因为其高科技客户更多分布在日本、中国或美国,而非欧洲。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意味着,这一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中国可能明天就转变立场,宣布‘不再从欧盟进口任何商品’。”鲍尔说,“那样的话,我就会像风中残叶一样,毫无抵抗能力。”
菲尔德雷尔的公司有一半销售额来自美国,他认为,从长期来看,部分行业的企业将生产转移到美国可能是合理选择——尤其是考虑到德国当前高昂的能源成本和繁琐的官僚程序。
“美国政府希望企业在美国设厂,并为此提供税收优惠、补助金和补贴。”他说。
与之相反,菲尔德雷尔表示,在欧洲,“我们被监管过度束缚了。人们害怕冒险,也不愿尝试新事物。”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