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内加尔信用评级下调:信用评级机构正惩罚那些不核实自身数据的国家

https://www.polity.org.za/article/senegals-rating-downgrade-credit-agencies-are-punishing-countries-that-dont-check-their-numbers-2025-09-01/

摘要
2025年2月,信用评级机构穆迪(Moody’s)将塞内加尔(Senegal)信用评级大幅下调两个等级,同年7月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也跟进下调。短短四个月内,塞内加尔评级累计下调三个等级,这种调整幅度实属罕见(尤其对于未违约或未进行债务重组的国家而言)。评级暴跌引发塞内加尔欧元债券抛售,也给该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谈判蒙上阴影。更深层来看,这一事件释放出重要信号:如今信用评级机构不仅关注宏观经济趋势,也会对治理失灵作出反应。本文将解析塞内加尔评级下调的原因、信用评级机构的评估逻辑,以及各国在财政透明度方面应吸取的教训。
评级下调及其影响
2025年2月,穆迪(Moody’s)将塞内加尔主权信用评级从B1下调至B3,展望调整为负面——而早在2024年10月,穆迪已将其评级从Ba3下调过一次。同年7月,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也对塞内加尔实施了评级下调。
评级的剧烈下滑立即引发市场反应:塞内加尔发行的欧元债券遭到投资者抛售。同时,这也给该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在进行的谈判带来不确定性。
更具行业意义的是,此次事件凸显出信用评级机构评估逻辑的转变:它们不再仅依据宏观经济趋势给出评级,而是越来越重视“治理失效”问题。对密切关注此事的国家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市场调整,更是一个明确的警示。
背后原因:穆迪报告与“存量-流量调整”
2025年7月,穆迪(Moody’s)发布一份关于“大规模未解释债务增长”的报告,为塞内加尔评级下调提供了背景。该报告聚焦“财政透明度缺失”问题——即政府在债务和预算方面提供的信息不完整、过时或不准确,这种情况会削弱主权信用资质,且并非仅存在于非洲国家,而是全球性问题。
报告的核心分析维度是“存量-流量调整”(stock-flow adjustments)。这一概念指的是:政府年度总债务增幅,与根据官方报告的预算赤字所“应有的”债务增幅之间的差额。简单来说,若一个国家的预算赤字为50亿美元,其债务增幅理应约为50亿美元;若实际债务增幅远高于(或低于)这一数值,就说明官方数据可能存在遗漏或误报。
穆迪的研究显示,“大规模存量-流量调整”与“较低的治理评分”之间存在明确关联。同时,该机构的报告和对塞内加尔的评级下调都表明,透明度与治理问题对主权信用评估的影响正不断上升——在主要评级机构的评估框架中,治理因素已占主权评级权重的约25%。
此外,透明度问题也成为债务重组谈判的障碍:
- 赞比亚(Zambia)的债务重组进程耗时3.5年(2021-2024年),部分原因是透明度问题导致的复杂局面;
- 埃塞俄比亚(Ethiopia)自2021年起推进的债务重组,也面临类似挑战;
- 相比之下,加纳(Ghana)的重组进程相对较快,正是得益于初期更高的债务透明度。
作为长期研究评级机构运作的学者,笔者认为,穆迪的这份全面分析不仅为各国政府提供了“透明度问题诊断工具”,也构建了一套潜在风险的早期预警系统。对主权债务管理者而言,信号已十分明确:在透明度要求提高、评级方法日趋复杂的当下,财政数据质量与主权信用资质已密不可分。
早期预警信号:存量-流量调整的启示
穆迪(Moody’s)的研究发现,“大规模且持续的存量-流量调整”往往是“财政透明度薄弱”的信号,长期来看,这反映出政府存在“报告不完整”和“支出管控不力”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穆迪特别指出:“过去十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前沿市场经历了最显著的存量-流量调整。”
存量-流量调整的背后存在多种技术驱动因素,其中不少具有合理性,例如债务管理操作、资产收购、拖欠款项清算以及统计数据修订等。但穆迪的研究显示,这些技术因素仅能解释50%的存量-流量调整,剩余50%仍无法解释——而穆迪将这种“无法解释的部分”视为财政可信度的严重警示信号。
塞内加尔的透明度缺失问题
塞内加尔的案例,集中体现了“透明度缺口”如何快速破坏主权信用状况。
2024年3月,塞内加尔公共财政监察局(Inspectorate of Public Finances)发布选举审计结果后,该国审计法院(Court of Auditors)的报告揭露了“大幅恶化的财政指标”:“2023年中央政府债务占GDP比例接近100%,比此前公布的数据高出约25个百分点。”
此次数据修订的幅度前所未有:
- 2023年底债务占GDP比例从报告的74.4%上调至99.7%;
- 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从4.9%上调至12.3%。
穆迪(Moody’s)的评估态度明确:“这些差异的规模和性质表明,该国的财政空间比此前认为的要有限得多,融资需求也更高,同时还表明过去存在重大的治理缺陷。”
评级受到的冲击迅速且严重:继2024年10月从Ba3下调评级后,2025年2月穆迪再次将塞内加尔评级从B1下调至B3,并将展望定为负面。
塞内加尔的债务数据进一步凸显了财政挑战的严峻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截至2024年底,塞内加尔债务占GDP比例已达105.7%;而根据塞内加尔政府预算,2025年该国“总融资需求”(即政府为维持运转所需偿还和再借入的资金总额)预计约占GDP的20%。
2024年6月,在发现数据误报后,IMF暂停了对塞内加尔18亿美元的“扩展信贷安排”(Extended Credit Facility)。不过,2025年8月IMF工作人员访问塞内加尔(此次访问聚焦“结合选举后审计结果与塞内加尔开展合作”),并在一份关于谈判的说明中写道:“IMF工作组对塞内加尔当局的财政透明度与问责承诺表示赞赏,此前当局披露了过去几年发生的大规模数据误报问题。”
令人担忧的普遍模式
穆迪(Moody’s)强调,“存量-流量调整”存在于所有地区和收入水平的国家,但不同地区的“持续性”和“规模”差异显著。近期非洲国家的案例,呈现出尤为令人担忧的模式:
- 莫桑比克(Mozambique):2016年曝光,国有企业存在占GDP 10%的未披露债务,最终导致主权违约;
- 赞比亚(Zambia):2020年违约,部分原因是其债务结构复杂——国有企业的借款未完全纳入政府统计;
- 刚果共和国(Republic of Congo):2017年发现,通过离岸实体架构存在大量“石油抵押债务”;
- 加蓬(Gabon):2023年政权过渡后披露,该国债务负担比穆迪此前预测的高出约14个百分点。
为何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大规模存量-流量调整”与“较低治理评分”之间的关联,其经济逻辑很简单:持续的“正向存量-流量调整”(即债务增幅远超赤字对应的合理范围)表明,财政赤字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政府的融资需求。正如穆迪(Moody’s)所解释的:“当存量-流量调整为正时,要实现长期债务稳定,就需要更高的基本财政盈余。”
这会同时带来“财政挑战”和“可信度挑战”,而评级机构必须将这些因素纳入评估。对于有“重大存量-流量调整历史”的国家,穆迪指出,其可能“对财政政策有效性作出更负面的评估”。
透明度的重要性还体现在:透明度缺失会使债务重组工作复杂化。以“二十国集团(G20)共同框架”下的谈判为例,该框架旨在协调官方债权人和私人债权人的债务减免行动,其进程依赖“清晰且全面的债务数据”——只有这样才能确定“需要多少减免”以及“由谁提供减免”。若关键债务被隐藏、存在争议或记录不完善,整个谈判进程会放缓,甚至完全停滞。
未来方向
评级方法的完善与透明度要求的提升,给主权借款国既带来挑战,也创造了机遇。
如今,改善财政数据体系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性会计工作,而是“维持市场准入”和“保障信用资质”的战略举措。从评级机构的反应来看,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强化。
对新兴市场和前沿市场的主权国家而言,改善透明度的动力十分明确:研究表明,治理水平提升会降低市场“利差”(即借款成本与无风险利率的差额),而治理不佳会使主权利差增加50-200个基点。
换句话说,对主权借款国而言,“展现更好的治理”是有实际收益的:投资者显然更愿意向“治理结构清晰、透明”的借款国投资。
从警示到机遇
塞内加尔的案例表明,透明度缺失会引发信用状况的快速、严重恶化,但同时也体现出评级机构在“识别并惩罚此类缺陷”方面的能力正不断提升。
主权借款国不应将“更高的透明度要求”视为繁重的监管负担,而应将其看作“降低借款成本”的机遇。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