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全球-GlobalDebtCollectionService全球账款催收专家

国有基金投资丨格兰德旗下商账催收服务平台

全球应收账款法律服务网

公共服务平台

官方热线:18561580796
QQ:2461438308
微信:gladtrust2006
催全球 >  外贸资讯 > 
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具韧性但增速将放缓,关税与通胀风险成主要挑战

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具韧性但增速将放缓,关税与通胀风险成主要挑战

风险预警
2025-09-24
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具韧性但增速将放缓,关税与通胀风险成主要挑战

原文标题:Global Economic Outlook: Resilience, Tariff Impact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来源:OECD 相关经济展望报告(节选)

日期:2025年9月23日

链接:

https://www.oecd.org/en/publications/oecd-economic-outlook-interim-report-september-2025_67b10c01-en.html

 

 

引言

 

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韧性超出预期,这一趋势在多个新兴市场尤为明显,美国经济同样表现出韧性。为应对关税上调而提前备货,推动了工业生产和贸易的增长。自2025年5月起,美国对几乎所有国家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截至8月底,其有效税率预计已升至19.5%,为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关税上调的全面影响仍在逐步显现,但在消费者行为、劳动力市场和物价方面,已能看到影响的初步迹象。当前劳动力市场正在走软,部分经济体失业率上升、职位空缺减少;同时,由于食品价格上涨且服务类通胀持续高企,许多经济体的通胀紧缩进程陷入停滞。展望未来,下行风险不容忽视:关税进一步上调、对财政风险的担忧加剧、通胀压力再起,均可能拖累经济增长。金融市场重新定价(包括波动较大的加密资产定价),或引发额外的金融稳定担忧。而在积极方面,贸易限制放宽或人工智能(AI)技术加速发展,有望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强支撑。

 

 

 

全球经济增长保持韧性但增速将放缓

 

受关税上调及政策不确定性持续影响,投资和贸易增长放缓,预计全球GDP增长率将从2024年的3.3%降至2025年的3.2%,2026年进一步降至2.9%。

 

美国经济增长预计将大幅放缓:受关税税率上调、净移民规模回落及联邦政府雇员数量减少影响,其经济增长率将从2024年的2.8%降至2025年的1.8%,2026年再降至1.5%。中国经济同样面临显著减速压力:随着提前备货效应消退、关税上调生效及财政支持力度减弱,经济增长率将从2025年的4.9%降至2026年的4.4%。欧元区GDP增长则呈现幅度较小但持续的放缓趋势:尽管贸易摩擦加剧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带来压力,但强劲的公共投资与宽松的信贷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上述负面影响,其经济增长率将从2025年的1.2%降至2026年的1.1%。

 

通胀有望缓解但风险犹存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及劳动力市场持续走软,预计大多数二十国集团(G20)经济体的通胀将回落。整体通胀率预计从2025年的3.4%降至2026年的2.9%;而二十国集团中发达经济体的核心通胀率将基本保持稳定,仅从2.6%小幅降至2.5%。

 

然而,通胀压力仍有可能卷土重来。部分经济体的通胀紧缩进程已有所放缓,商品价格小幅回升,服务类通胀亦持续高企。

 

关税上调的全面影响尚未完全显现

 

关税上调的全面影响仍在逐步释放——多项关税措施正逐步落地,企业初期也通过自身利润吸收了部分成本。尽管如此,关税上调的影响正日益明显。

 

 

政策制定者可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1.提升贸易政策的透明度与可预测性

 

各国应开展合作,在解决经济安全关切的同时,缓解贸易紧张局势、降低贸易壁垒。

 

2.货币政策应保持警惕

 

各国央行需针对物价稳定面临的变化风险迅速采取行动。若通胀预期锚定良好,且核心通胀预计将向目标水平回落,应继续逐步下调政策利率。维护央行独立性,有助于保持政策公信力,抑制通胀波动及高通胀的持续性。

3.政府需维护财政可持续性

 

需通过财政纪律保障长期公共债务可持续性,同时保留应对未来冲击的能力。制定可信的中期调整路径至关重要——既要加大力度控制并重新配置支出,也要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收入,以此稳定债务负担。

 

4.推进结构性改革,提振增长并充分利用AI红利

 

需进一步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尤其是在竞争机制、市场准入壁垒及技能培训政策等领域,以实现生活水平的持久提升,并充分释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潜在效益。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企业信用管理行业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催全球,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