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非出口增速领跑全球

日期:2025 年 8 月 27 日
来源:Japantimes/彭博社(Bloomberg)
在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关税政策重塑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的贸易格局之际,非洲已成为中国出口的新热点。
今年,中国对非洲这一拥有 15 亿人口的大陆出口额达 122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5%,增速远超其他主要市场,而对美出口订单则出现下滑。2025 年截至目前,中国对非出口额已超过 2020 年全年水平,且有望首次突破 2000 亿美元。
尽管中非贸易的不平衡态势未有缓解迹象 —— 中国对非贸易顺差较去年大幅扩大,但中国一方面在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另一方面也抓住机遇满足非洲大陆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近年来,中国出口商在开拓新兴市场(包括非洲市场)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中国研究副总监克里斯托弗・贝德(Christopher Beddor)表示,“今年人民币贬值可能也让中国商品在非洲国家更具竞争力。”
这场贸易热潮酝酿多年,在特朗普政府引发的贸易战助推下进一步升级,其源头可追溯至 2013 年中国最高领导人提出的 “一带一路” 倡议。随着中国企业在非洲拿下从铁路到工业园区的各类建设合同,今年对相关工程机械与建材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尼日利亚、南非和埃及是非洲最大的中国商品进口国。今年前 7 个月,工程机械是中国对非出口中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同比激增 63%。
乘用车出口量较去年同期翻番,部分钢铁制品出口实现两位数高增长。与此同时,非洲在中国总出口中的占比仍保持在 6% 左右,约为美国占比的一半。
贝德指出,一些原本销往美国的商品可能正通过非洲转口,这种策略被称为 “转运”。
美国日益升温的保护主义,也为非洲增加对华采购提供了额外动力。根据《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非洲 30 多个国家的多种商品原本可免税进入美国市场,但如今特朗普政府对这些商品加征了一系列关税。
与特朗普的政策形成对比的是,中国最高领导人在 6 月表示,中国正取消对所有建交非洲国家的进口关税。
同月,中国政府允许从埃塞俄比亚、刚果(布)、冈比亚和马拉维进口农产品,至此,可进入中国市场的非洲国家已达 19 个。
非洲面临物流成本高昂、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且仅有不到一半人口能获得稳定电力供应。而中国可为非洲带来专业技术及其庞大的工业体系。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与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7 月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仅 2025 年上半年,非洲与中国签订的建筑合同金额就达 305 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 5 倍,在 “一带一路” 倡议覆盖的所有区域中位居首位。
“非洲能源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国家高度依赖石油等进口,” 商务部下属智库中国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高级研究员Zhou Mi表示,“中国提供的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等替代方案,能帮助非洲国家突破能源瓶颈,因此这些国家为追求能源独立和经济发展,会增加对华进口。”
价格亲民是中国商品的另一大优势。今年 1-7 月,在对非出口的 18 类主要商品中,有 14 类价格同比下降,其中变压器和转换器价格降幅最大,达 39%,尽管这些商品的需求在增长。
中国还向这个全球人口增长最快的大陆注入金融力量,且通常以国有银行提供支持的形式进行。仅近几个月,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就为尼日利亚铁路项目发放了 2.45 亿欧元(约合 2.86 亿美元)的首笔资金,并为埃及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贷款。
尽管中国从非洲进口的大宗商品大多以美元计价,但不断扩大的贸易版图可能有助于人民币进入企业和政府的资产负债表。
尼日利亚、南非和埃及均在与中国央行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非洲四国之列(另一国为毛里求斯)。肯尼亚已宣布正就将部分美元计价贷款转换为人民币进行谈判,以缓解债务压力。
“人民币在金融体系中使用范围扩大,显然对中国有利 —— 这就是中国在货币债务互换中提供优惠条件的动机,”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非洲经济学家大卫・奥莫约莫洛(David Omojomolo)表示,“如果肯尼亚的尝试成功,我预计安哥拉等对华债务高敞口国家可能会效仿其进行人民币互换。”
与此同时,在其他地区遭禁止或抵制的中国商品,在非洲几乎未遇阻力。用于建造桥梁、塔楼和脚手架的钢铁构件出口增长 43%;电池出口激增 41%;包括可将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系统产生的电力转换为家用电器及工业设备可用电力的逆变器在内,变压器和转换器出口飙升近 25%。
目前,中国尚未遭遇其他国家那样的反弹 —— 那些国家担忧廉价商品的涌入会冲击本土市场。但在非洲,这种风险客观存在:该地区本就担心对中国债务进一步增加,若中国出口商品开始排挤本土生产商,反弹风险可能加剧。
不过,中国会谨慎行事,因为非洲既是中国关键大宗商品的来源地,也是中国企业的增长市场。更重要的是,非洲已成为中国实现全球抱负的核心舞台。
“非洲是中国企业和品牌走向全球的试炼场 —— 它们在这里积累经验、开拓市场、赢得品牌认可,” 墨尔本咨询公司新南经济学(New South Economics)的中非问题专家劳伦・约翰斯顿(Lauren Johnston)表示,“这对中国推动全球发展领导力至关重要。”
本文原载于“信保民工”微信公众号,如有转载或复制请联系“信保民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